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莘县  >  莘县概况

地理环境

来源: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位置面积】

莘县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西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处北纬35。48′~36。25′,东经115。20′~115。43′。东与阳谷县以金线河为界,南与河南省范县、濮阳县接壤,西与河北省大名县、河南省南乐县、清丰县相连,北邻冠县,东北邻东昌府区。2022年,莘县县境东至东鲁街道朱家庄村东南,西至古云镇西池村西南,最宽39.97千米;南至古云镇高堤口村东南,北至魏庄镇邵净庄村北,最长75.6千米。全县总面积1420平方千米,均为平原。

【地质地貌】

地质:第三纪后,境内一直处于缓慢下沉中,在地质运动中形成不同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在一级地质构造单元中,属华北地台,在二级地质构造单元中,属辽冀台向斜。境内有4条断层:一是聊(城)考(兰考)大断裂,从徐庄、袁屯一带通过;二是马陵断层,经张寨一带进入河南省;三是堂邑断层,由东北方向进入境内,经过河店(村)、王化(村)、董杜庄(村)一带;四是冠县断层,由东北方向进入境内西滩一带。断层将境内地壳分割为4个四级构造单元:聊考大断裂以东,属阳谷凸起;聊考大断裂与堂邑断层之间,属莘县凹陷;堂邑断层与冠县断层之间,属桑阿凸起;冠县断层以西,属临清凹陷。本地表层均为第四系,主要有砂质粘土,粘质砂土及粉砂、细沙组成,局部区域存在中沙。第四系地层厚度一般在190~230米。

地貌:莘县处在古燕山运动太行山隆起东部下沉区,300米以上地质构造为第四系沉积物覆盖。历史上因受黄河多次决口、改道、泛滥影响,泥沙堆积,形成高中有洼、洼中有岗的微地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海拔49~35.7米,自然坡降六千分之一,岗、坡、洼相间分布。

【土壤植被】

土壤:莘县属黄泛平原,全县土壤分潮土、盐土、风沙土3个土类,6个亚类,12个土属,74个土种。按土壤表层质地分,壤质土占82.4%。境内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向固定沙土转化,且固定风沙土向沙质潮土、沙质壤潮土慢慢转化;少部分碱化潮土向潮土转化。原县级编码归属到省土种代码后,全县土种合并为36个。境内土壤养分特点是粮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大部分有效磷含量丰富,部分沙地速效钾含量较低,不同乡镇、村庄、农户之间差异大。菜田土壤不同土质及农户之间差异大。种植年限越长,养分含量越高,比例越不协调。总体上,有机质含量偏低,有效磷偏高,部分大棚地微量元素相对缺乏。全县土壤质地有松沙、紧沙、沙壤、轻壤、中壤、重壤6种,可分为沙质、壤质和粘质3种。东部质地较重,属中壤、重壤;西部质地较轻,大部分为紧沙、沙壤,少部分轻壤;中部多属于轻壤。从土体构型看,质地层次复杂,往往粘壤相间。不同类型耕层土壤容重,一般在每立方厘米1.31~1.46克。大田土壤平均盐分含量每千克0.74克,幅度每千克0.49~1.76克;大棚菜地土壤平均盐分含量每千克1.28克,幅度每千克1.2~4.81克。

植被:自然植被主要有灰灰菜、马唐草、小旋花、苍耳、茅草、芦苇、碱蓬、沙打旺等。自然植被覆盖率极低,不到土地面积的1‰。主要分布在马西一带、黄河故道及高洼地。人工植被主要以粮、油、棉、菜等农作物及林木为主。境内栽培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大豆、绿豆、花生、地瓜及各种露地、保护地瓜菜。其中,小麦、玉米、花生、瓜果菜及食用菌栽培面积大。林木主要有杨、榆、柳、槐、桐、椿、果(苹果、梨、桃、枣、杏、石榴)等。榆树、槐树多见于盐碱地,杨树多见于道路两侧,柳树多种植于积水洼地或沟渠旁,苹果、桐树多种植于沙质土壤,枣、杏、梨多栽于村庄周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莘县人民政府 承办: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635-7321439

网站标识码:3715220009 鲁ICP备14013408号 党政机关 鲁公网安备 37152202000131号

联系我们隐私保护郑重声明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