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二、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进一步拓展教科研渠道,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教育教学研究的层次和成效。
1.探索普通高中多元化办学模式,完善数学学科的课程整合与教学策略,努力实现高考新的突破。
2.加强体育、美育、劳动课程的研究,完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3.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会同学生发展中心,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学科教学、特色社团深度融合,努力建设特色学校。
4.开展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研究,制定各个学科大单元教学方案。
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思维度、达成度,实施教学评一致性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要下大气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振兴读书工程,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将外校经验与我校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采用外出学习与校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基础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各级培训参训教师要认真总结,外出学习教师要进行学习汇报,增强培训的效果。
3.坚持实施“青蓝工程”,系统开展校本培训,加强对新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培训、学科培训、授课技能培训,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积极推进“名师带动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名师名班主任、功勋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建立“名师、名班主任领航工作室”,制定名师、名班主任培养方案,育名师、办名校。
4.开展“整本书阅读”“学科阅读”“读书节”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建设书香校园。
四、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
1.加强集体教研、课堂教学、任务单、教案、电子教材(含学生自己录制的微视频)、小组建设、听课笔记、教育理论学习笔记、作业等教学常规的检查,实施周检查、周评价制度。进一步深化集体教研,探索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相结合的路径。
2.各教研组长参与年级组织的常规听评课活动,组织开展专题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降低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从入口看出口,采用发展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五、高三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高考研究,细化高三年级教学管理,中层以上领导每周至少在高三听课一节,确保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六、加强高一年级学生分流和选课指导,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路径。
七、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基础生的提高和学困生的转化,优化特长生队伍建设,重视优质生的培养,实现学生队伍的整体优化。
八、用好教学、管理一体化办公系统和数字化教与学平台,提高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
九、加快“教学档案”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