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我校在“五育并举”育人理念引领下,持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以“普及+特长”为双轨,全面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体系,育人成效显著。
一、 深化艺术课程建设,夯实育人主阵地
1. 规范与创新并举,完善课程体系: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音乐、美术必修课(各年级每周1课时),选用国家审定教材。
校本课程扩容升级:在原有绘画社、摄影社、合唱社、舞蹈社基础上,新增“动漫设计”、“民乐工坊”、“校园戏剧社”及“陶艺体验”等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初步形成“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长课程”三级艺术课程体系。
探索数字化艺术课程: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数字绘画、设计软件基础教学;音乐课堂探索简易音乐制作软件应用,提升学生数字艺术素养。
2. 聚焦课堂效能,深化教学改革:
强化教研实效:延续“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深度反思-实践提升”闭环教研模式。本学年教研主题聚焦 “基于核心素养的艺术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及“项目式学习(PBL)在艺术课堂中的应用” ,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促进融合育人:鼓励艺术与语文(诗词配画、课本剧)、历史(传统纹样探究)、信息技术等学科深度融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提升教师能力: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新课标培训、优质课评选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本学年,多位教师获市级优质课奖项,在县级教研活动中进行公开课展示及专题讲座,成功申报县级艺术教育相关课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显著增强。
二、 繁荣校园艺术活动,营造浓厚美育氛围
1. 社团活动提质增量:
社团种类更丰富:新增社团如动漫社、民乐社等深受欢迎。
活动时间有保障:确保每周固定艺术活动时间,核心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美术高考集训队)训练时长增至每周2-3课时,保障活动深度与质量。
“一生一艺”计划:鼓励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项艺术社团或活动,普及率稳步提升。
2. 品牌活动精彩纷呈:
传承经典:成功举办“五四青春书画展”、“红心向党”国庆合唱大赛、“迎新年·颂华章”元旦文艺汇演等传统品牌活动。
创新拓展:
首届“二中艺术嘉年华”:整合书画赛、才艺秀、艺术工作坊、校园写生等活动,打造综合性艺术盛会,参与师生及家长人数创新高。
“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 邀请本地剪纸、面塑等非遗传承人开展讲座与工作坊,将传统文化深度融入艺术教育。
校际艺术交流:与兄弟学校联合举办书画联展、合唱友谊赛,拓宽师生视野。
3. 专业培养成果显著:
精准化培养: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专业兴趣班/集训队体系更加完善,实施分层教学与个性化辅导。
高考再创佳绩:2025年高考,我校艺术类专业考生被本科院校录取数突破新高,其中部分同学有望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顶尖艺术院校录取,本科上线率及名校录取率持续位居全县前列。专业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三、 强化艺术师资建设,提升专业支撑力
本学年,我校艺术教师队伍稳定),结构更趋合理。
赋能教师成长:落实“请进来、走出去”策略。除全员参加县级以上培训外,邀请高校专家、知名艺术家来校讲座指导;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专项研修。重点提升教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艺术高考指导及新兴艺术形式(如数字媒体艺术)方面的能力。
建立校内导师制: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 优化条件保障机制,筑牢发展根基
设施设备升级:依据《中小学音乐/美术器材配备标准》及专业发展需求,本年度投入专项资金计划更新添置:
音乐:专业级音响设备、立式钢琴、民乐乐器(古筝、琵琶等)、数字化音乐制作设备。
美术:高标准静物灯、画架画板,陶艺拉坯机、电窑,数位板,专业级摄影灯光设备。
定期维护所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专业教室。
经费保障有力:学校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本学年艺术专项经费充分保障课程实施、活动开展、师资培训、设备维护与更新。
五、 完善艺术素质测评,以评促教促学
严格落实测评: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和《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修订完善本校实施细则,规范开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数据驱动改进:按时完成全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及数据上报工作,确保公平公正。及时向学生及家长反馈测评结果,并在校内进行科学分析,用于诊断教学问题,优化课程设置与活动设计。
探索多元评价:结合社团活动表现、艺术展演成果、竞赛获奖等,建立学生艺术成长档案袋,更全面反映学生艺术素养发展水平。
展望未来:
新学年,我校将继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以美育浸润学生心灵。重点推进方向包括:深化艺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区域特色艺术品牌项目;进一步优化艺术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机制;加强艺术教育成果的辐射推广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
莘县第二中学
2025年7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