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莘县第一中学综合发展规划

时间:2025-07-14 10:00:52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索引号: 1237152249508476XD/2025-31416070
名称: 莘县第一中学综合发展规划
发布单位:莘县第一中学
发布日期: 2025-07-14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秉持“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遵循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求得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办学品位的发展思路,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的教育理想。

二、办学理念 

我校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 
 (一)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
  1、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帮助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其一,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权利,学校应当尊重并维护他们发展的权利;其二,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学校要密切关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2、成才,是学生的需要和期待,也是家庭、社会和国家对受教育者的期待与要求。它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其一,学生应当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那样,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发展是全面的。其二,它应当反映国家和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反映不同层次人才应当达到的不同标准,反映学生个体原有的基础,反映学生个体的潜能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发展客观上是分层的、多样的。因此学校教育既是全面的统一的,又是分层的多样的。 
 3、普通高中仍然是基础教育,因此,学校的目标定位不是超越它的基础教育性质而直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而是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这要求学校引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打好发展的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二)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1、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站在大人才的角度看,这里的“人才”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因此,学校不仅是使用教师培养学生的场所,还应该是发展、培养和造就优秀师资队伍的地方。 
 2、“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少数教师,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目标,所以教师的发展必须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其二,每一位教师都有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当帮助他们并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去实现各自的发展需要;每一位教师都有发展的权利,学校应当尊重并维护他们发展的权利。 
 3、“教师发展”,主要以师德水平和专业发展为重点,实现“德、知、技、能”的统一。 
4、“搭建平台”,以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为重点,提供平等的教师发展机会,鼓励和引导教师自觉发展、自主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学生发展目标: 
 1.学会做人:树立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学做一个“有志气、有正气、有朝气、有才气”的四有人才。 

 2.学会学习:树立适应时代的学习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打好“成才”的基础。 
 3.学会创新:树立实践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有较强的意志力、进取心和判断力等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征。 
(二)教师发展目标 
 1.道德高尚: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2.业务精良:做到“一专多能”。“一专”:专业功底扎实,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多能”:能胜任基础课、拓展课、研究课;有较强的育人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形成个人的教学特点。 
(三)学校发展目标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位,争取在德育实践、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形成特色,创建为聊城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四、规划实施项目 

(一)德育建设
  以学会做人为核心,深化德育与课程、德育与生活、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的有机融合,努力建设富有莘县一中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四自”教育的育人模式,为每一个学生成才打好思想品德基础。 
(二)课程与教学 
  整体建构学校课程框架,重视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与学校课程框架相匹配的校本教材的研发,探索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途径,实现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大力营造教有创新、学有创见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主体性、创新性、活动性与民主性的有机统一,不断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基本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探索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 

(三)师资队伍建设 
  落实“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形成机制。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富有朝气、敬业精业的智慧型教师队伍,着力构筑教育人才发展高地。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力争通过5年努力,产生3—5名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10—15名有一定辐射和影响的区级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探索校本研训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莘县一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特色。 
(五)学校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学校”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和应用体制,完善校园网的功能,健全校园信息化应用培训体系,发挥教育信息化在德育创新、课程改革、学校管理、学生成才、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六)学校文化建设 

以环境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弘扬“和美奋进”的学校传统,构建积极向上、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现代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促进学校、师生的健康发展。 
 (七)学校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规范、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探索评价体系的改革,加强后勤管理,提升服务水准,为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了确保规划准确、按时、有效地落实,学校将建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制定规划实施推进表,学校各部门必须依照规划的要求和推进时间表高标准、创造性地落实具体措施。学校建立规划实施监控评估小组,对学校各部门规划实施状况进行监督评估,提供反馈性意见和评价性信息,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根据评估数据,对规划目标和具体举措进行调整和修正,对规划后续实施提供指导。

  在继承与创新中,以学校规划项目为抓手,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建设人际和谐、环境和谐、内外和谐的和谐学校;以学校文化之力推动教育创新和学校进步,把现实努力和共同愿景结合起来,使师生员工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审美情趣等方面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学校永远保持生命活力强、时代气息浓、文化品位高、前进步伐稳的办学常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莘县人民政府 承办: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635-7321439

网站标识码:3715220009 鲁ICP备14013408号 党政机关 鲁公网安备 37152202000131号

联系我们隐私保护郑重声明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