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实验初级中学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思路。为夯实教学常规,有效提高教学成绩,实验初中创新性的把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进行了有机结合,实施了集备教研化,细化了以“三色教案”为载体的备课过程,既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又有效提高了教学成绩。
作为公办学校,影响学校教学成绩的因素有很多,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问题,教师安贫乐道乐于奉献问题,缺乏物质利益驱动积极性问题,教师安于现状明哲保身问题等等都制约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主要的有:
1.教师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把“安全第一”作为不严格要求学生的挡箭牌。
2.老师的课余时间利用不充分,出现备课不深入,所以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是“无效”;作业批改不认真,单元过关不及时检测,检测不及时评讲,学科成绩不理想,达标率极低。
3.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不够正常,集中学习时间极少。即使参与教研活动也是敷衍了事,积极性不高,氛围不浓,效果不显著。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思想素质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有待完善的东西也还很多。但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两件事:一是通过有效备课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来提高教学质量。
为加强教师的有效备课,学校首先狠抓了教师备课,购买了大量教参,备课辅导书等教师用书,为教师备好课打下物质基础;其次成立教学处,负责检查教师的教案和上课情况。通过检查发现同学科教师使用不同的备课参考书,教案内容有较大差异,部分教师只是把参考书上的教案照搬到教案本上,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有没起到备课的作用。
为了同学科教师做到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进度、课后作业做到一致,我们开始集体备课。通过一段时间实施检查,发现了同学科教师只是对备课任务进行了划分,一人备课同科使用,不但没起到细化备课效果,反而让部分教师有了不备课的思想,导致了部分学科教学成绩不稳定。
发现问题就需要研究对策,及时纠正。学校发现每周三下午的教研会,设置的研究专题和发言内容大部分是围绕课题研究、交流心得,甚至有的非教学交流,教研的效果起不到指导教学作用。学校通过反复论证,决定把教研会和集体备课进行有效结合,采取在教研会上,同学科教师集体通教材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环节、作业布置、辅助课件,分课时指定专人撰写教案通稿。教师在上课前对教案通稿进行个性化补白和教法的完善。课后根据教学得失撰写教学反思和后置补偿。后来我们把这种备课方式命名为集备教研化。
学科集备教研化具体来说分为大集备、小集备、自主备三个层次。
大集备每周三下午进行,要求做到“三有五同”:有研究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教学内容相同,进度相同,重点相同,环节相同,作业相同。大集备的结果是形成一周的电子教案。此为黑色印刷体,也就是第一色。
小集备是在每天课前时间,做到“精细化互通”,即同备课组老师在课前对本节课的难点处理、考点把握,及上一节课的反馈和反思情况进行精细化互通,并在第一稿旁批位置手写添加个性化设计。此为蓝黑色手写体,这是教案的第二色。
自主备课是上课结束后,对课堂效果进行交流,对教案进行补充,撰写反思,后置补偿。此为红色手写体,这是教案的第三色。
集备教研化形成的“三色教案”,是我们备课形式的突破,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三色教案”为载体的集备教研化,增强了教师合作备课的意识,促进了教师从意识间的合作走向了行为上的合作,形成了教师间平等、互助、合作、共进步的良好风尚,为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提供了可行的模型。同时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水平。保证了教师备课需要的时效,提供了教师交流的平台,集聚了教师集体的智慧,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
集备教研化与教师独立备课相比较,大大地缩短了教师用于备课的时间,减轻了教师每天忙于备课的压力。保证了教师充分准备教学资源,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创新课堂教学,保证了教师拥有充沛旺盛的课堂教学精力。
涵盖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的集备教研化是对教材深入理解、充分挖掘基础上的集体创造,是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根本,更是学校教学成绩提高的基础和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