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莘县实验高级中学综合发展规划

时间:2024-05-29 14:15:00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索引号: 12371522495084516M/2024-31416421
名称: 莘县实验高级中学综合发展规划
发布单位:莘县实验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 2024-05-29

一、学校发展的历史

学校创建于1998年7月,位于莘县政府街202号,目前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131个教学班,在校生6500余名,教职工500人。经过全体实高人20多年的共同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省级绿色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创新教育实验学校等。

二、学校发展的现状

(一)办学优势:

 1、办学环境优势: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从政策上、帮扶上都给予很大支持。县委、县政府每年9月都组织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隆重表彰。另外,莘县处于山东省欠发达地区,老百姓对孩子求学考学十分关注和支持,学生大都学习刻苦努力。

2、学校文化优势:经过近20多年的艰辛发展,学校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为办学宗旨,实施精细化管理,逐步形成了以“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拼搏奉献、求实创新、推崇认真、追求卓越” 的实高精神,“我行、我行、我能行”的实高信心,“严、细、快、实、恒”实高作风和“静、专、思、主、活”的实高学风为核心的实验高中文化,并渗透到师生员工的思想深处内化为师生迈向成功的不竭动力,已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领导班子优势:学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虚心好学,勇于创新,管理思路清晰,民主意识较强,工作求真务实,是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领导集体。

4、办学特色优势:实施“科研强校战略”是我校一大办学特色。学校成立了“科研强校行动委员会”,设立教科处,负责对教科研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控和指导。教科研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立足于教学常规,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立足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良好局面。以理论学习和案例反思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形成了“学校倡导,骨干带动,全员参与,教研一体,以点带面”的教科研特色。大力推行“三结合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并逐步完善,形成了实验高中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

5、常规管理优势: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系统性、民主性、创新性为原则,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构建了“三纵三横”的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三纵”是由三位校长分别管理学校的德育、教学、后勤工作,“三横”就是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各为一个管理实体,每个实体又分为两个平行的级部,由两个主任分别管理各个级部的全部教学工作,实行平等竞争。“三纵”管理着三个实体的各项工作,“三横”又落实着“三纵”的具体事务。“纵横交错、相互竞争、全面协作、共同提高”的管理网,保证了教学工作的健康运行。为使行为规范养成固定的习惯,学校实行了由学校、年级和学生会组成的“三级督导管理模式”,全天候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

(二)制约因素:

1、资金紧张问题:由于学校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硬件、软件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致使学校发展十分艰难。

2、学生差距问题:由于莘县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每年所招收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差悬殊,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另外,由于莘县广大农村初级教育办学条件较弱,学生知识面普遍狭窄,综合素质较差,非常不适应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标准。

3、优质师资问题:教师来源多样,文化背景多元,尽管学校一直将队伍建设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但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偏多、名优教师不足、特级教师缺乏却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我校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第二部分    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大力弘扬实验高中文化,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指导好学生选课走班和生涯规划,坚持“科研强校”的学校特色发展道路。扎扎实实抓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创全省教育强校。

二、办学理念

办学宗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

办学思路:以人为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以教育科研和教育创新来带动,以文化管理、精细管理为手段,将落实进行到底,促进学校和谐快速发展,把学校办成师生成长的乐园。

育人目标:培养具有高尚品行、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三、办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三年争创全省教育强校、省绿色学校。

(二)具体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进一步修改、完善、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形成管理渠道畅通、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效益明显的学校管理体系。完善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职工有效激励,形成规范的竞争上岗机制。进一步推动人本管理,着力抓好教师管理,由他律转向自律,从而促进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形成。

2.队伍建设目标: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使班子成员成为学习型、学者型、事业型、研究型的管理者。使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数量大量增加,形成一支以市县优秀教师、优质课教师或教学能手为主力的教师队伍。以教育创新引领,力争使50%以上教师能够开设一门以上选修课,并能指导学生生涯规划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打造学校品牌。

3.教学质量目标:在聊城市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学校将更加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每位学生都全面发展,有最大的进步,有个性、有创新、有特长,造就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创业者。

4.办学特色目标:继续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使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实现“人人有课题,事事皆课题”的目标。

5.创建省绿色学校:校园环境达到园林化、教育化、生态化,把学校建成绿色生态花园、和谐快乐家园、高品位文化乐园。

第三部分   发展路径与策略

一、整体路径与策略

打造一个特色:学校教科研。

创建二大亮点:高效课堂、校园文化。

抓好三项工作:硬件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实施。

争创四个一流: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办学效益。

二、具体路径与策略

(一)加强班子建设,优化管理团队。

1.进一步提高校长班子的管理水平。创设和谐相处、团队合作、敬业奉献、勇挑重担、顾全大局、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艺术,为全体班子成员带好头。

2.进一步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阶段工作剖析机制,努力提高办事能力,提升团队战斗力;实施周计划工作制,提高工作效率。鼓励管理人员爱岗敬业,敢抓敢管,发挥潜能,开拓进取。

3.进一步加快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努力探索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教职工奖惩考核条例和绩效评价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完善教职工聘任制,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依法制校,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规定,规范收费,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完善教代会机制,改革优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

(二)加快建设步伐,完善办学条件。

根据县委、县政府规划,尽快启动实验高中新校建设工程。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丰富各种内部设施,使学校各项设施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同时,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增添文化新景观,逐步把学校建成绿色生态花园、和谐快乐家园、高品位文化乐园。

(三)开展德育教育,优化师生品德。

1.优化德育教育队伍。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实验高中文化,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引领全体教师严格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职业行为。强化师德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岗位竞聘等挂钩,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狠抓班主任队伍建设,抓好“选拔、培训、激励”环节,通过外出学习、校本培训、经验交流、班队活动评比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更新德育教育模式。坚持德育载体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主体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特点”,使学生在参与中自醒、自警和自律,在体验中内化、磨砺、升华,真正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认识与实践统一。

3.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学生德育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深化校园德育主题文化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舞台,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校园文化,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素养。

4.加强思政课建设。充分挖掘校内的人力、物力资源,大力开发思政课程,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提高德育效果。

5.加强学生道德实践。巩固和拓展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与家庭、社区、德育基地的共建育人工作。积极开展学生喜爱的社团活动、读书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道德实践活动激发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内心体验,通过心理辅导、心理测试、心理讲座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学会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从而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情感。

7.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完善学生的自主管理,构建学生自我诊断、自我分析、自主发展的学校德育模式,深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细化德育内容。

(四)抓好师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1.认真抓好校本培训工作。通过“岗前培训”、“师徒结队”、“分类培训”、“以研促训”、“以考促训”、“以赛促训”、以查促训”、“以会代训”、开展读书节活动等多种形式,开阔教师的知识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深入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各层次教师课堂大赛等形式,为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广阔舞台。切实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都得到快速发展和提高。

2.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开拓视野,每学期的专家来校讲学活动不少于三次;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外出观摩活动,广泛开展与市内外友好学校的协作交流,创造一切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走近名师。

3.大力实施名师培养战略。继续坚持为全体教师量身制衣,设定成长目标,充分发挥现有名师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活动,把青年教师推上展示的舞台,加快成长为名师的步伐。         

(五)坚持“科研强校”,打造高效课堂。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要加强对新高考的学习。多途径地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科研强校的观念,逐步让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化,实行教学方式的全面变革,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和创新的学习能力。

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全体教师在高效课堂构建方面积极实验,深入研究,总结反思,不断创新,推进“三结合教学模式”常态化,优化教学行为,从而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集体备课,深入进行教学反思,认真撰写教学后记,记录教育教学案例,在反思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百花奖”、优质课评选等多种教学比赛活动,进一步完善“三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

4.保证科研领先地位。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注重阶段性交流与合作。从人力和物力上给予科研课题研究更多地支持,对取得良好科研成果的课题组要给予重奖。将教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评优、晋级等挂钩。建设一支学术水平过硬、研究方向清晰的教科研队伍。

5.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有创新的发展,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来,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争取有超过半数的教师都有开发成果。

(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

从“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施行绿色规划管理、建设绿色环保校园、培育绿色校园文化、推广绿色创建成果”五个方面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力争不断提升我校绿色发展水平。

第四部分   发展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学校办学思想达成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不断完善本规划,统一全体教工的认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

2.督导评估,及时评价,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相结合,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激励整体,真正提高工作的整体效果。

四、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发扬“不怕苦累、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为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第五部分  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一、资金短缺是学校发展的最大困难

学校负债沉重,绿色校园建设等众多项目需要投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我校发展到今天,一直是在克服着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艰难地走过来的,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勇往直前。

二、生源质量的差异是对教育教学最大挑战

我校生源质量差异体现为两方面:1.与省、市优秀学校的生源差异。我校是全市重点中学招生录取分数线最低的学校,与市内最高录取线低260多分。2.校内、班内生源差异。入校分数差距在300分左右,而且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相差甚远。以上差异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困难时刻困扰着老师们,但这种困难一时不可能消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以科研的思维和方法迎接这个挑战,不放弃每一位孩子,并找到每位孩子成长的道路。

三、社会影响与地区劣势阻碍教师发展

我校教师人数增加迅速,接受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均衡。如何使全体教师奋发向上,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是我校发展的又一严峻的挑战。我校将把教师发展当做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力争在目前所取得的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最大的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莘县人民政府 承办: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3715220009

鲁ICP备14013408号 党政机关 鲁公网安备 37152202000131号

郑重声明隐私保护关于我们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