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骀荡,暖意融融,我们的课堂循光而行,笃行不怠。为了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学校部署,2023年3月6日,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博学楼二楼录播室举行了第十三届“同课异构”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想,交流碰撞,异彩纷呈。
本次活动。高一高二全体语文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学校有关领导全程参与活动并给予指导。
一、同课异构,各展风采
苏丹丹老师和窦艳坡老师选取的课题是文言文《鸿门宴》,张雯怡老师和张冉冉老师展示的是诗词《扬州慢》。
苏丹丹老师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谁影响了饭局的成败”为切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复盘情节、原因探究,完成了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窦艳坡老师则借助不同人物对“沛公入关”这一事实的描述分析人物形象;利用《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展开群文阅读,探索叙事特点和叙事重点。
张雯怡老师娓娓道来,设计精巧,请同学们化身杜牧,说说重游扬州的所见所思所感。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孩子们争先恐后,“黍离之悲”自然生成,一目了然。
张冉冉老师沉稳大气,以“虚实结合”为主线,以点带面,语言精练。“繁华落尽伤心处,山河破碎黍离悲”,这首词和陆游的《书愤》何其相似,却又是那样的不同。冉冉老师的课让我们触摸到了同一时代的知识分子,面对山河破碎的心痛和不甘。
四位老师“同课异构”,各有千秋。在落实新课标和课堂落实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二、评课指引,共同提升
宫现盟老师对每位老师的课进行了具体的点评。如苏丹丹老师的板书设计、亲和力,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都是亮点,窦艳坡老师的课堂氛围营造,教学设计逻辑性强,张雯怡老师娓娓道来,民主和谐,“画面联想”设计巧妙,张冉冉老师的沉稳大气、教学基本功好、对对分课堂的落实较为到位等等。同时指出老师们注意教学设计要凸显文体特征,师生对话时注意对学生的跟进性评价。
吴瑞平老师结合老师们的课总结了三点感受和五点建议。吴老师说我们推行对分课堂的理念后,课堂活了,学生动起来了,但是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建议设计精心些,课堂生成些,环节紧凑些,文体突出些,模式灵活些。
史宏升老师在本次教研活动前一周召开了授课教师及指导老师的培训会,要求老师们在本次活动中认真贯彻对分课堂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史老师对老师们能很快理解并较好地落实对分课堂的理念表示赞赏,也指出了具体存在的问题。具体阐释了对分课堂的四个环节,尤其是“精讲留白”环节如何实施做了重点阐释,并就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课堂氛围营造、课堂主问题设计及课堂对话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教务处王存君主任首先表扬了语文组对分课堂的教学改革,并从整体上对四位老师的课进行了评价,肯定了老师们教学设计中的亮点。王主任还给老师们提出具体建议,如教学设计要立足学情,重视教学评模板的利用,设计有思维含量的课,变教为学,让学生去做去体验,注重价值引领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三、总结反思,提升建议
结合本次老师授课情况,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注意对分课堂的有效落实。对对分课堂的“精讲留白”环节要注意将框架,讲重点,目的是为后面学生自行探究降低难度。对“学生展示”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功夫在课前。
二是注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对话。教师对学生的跟进性评价,是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及时捕捉存在问题,既注意到问题的解决,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情绪,通过及时表扬、鼓励,营造轻松的氛围,最好能在一堂课中能让学生有几次“震惊”,这都有助于我们课堂的顺利推进及良好氛围的营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