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突出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深入贯彻我校“1+3+1”情境化高效教学模式及“教学规范月”活动宗旨,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特制定此教学管理制度。
一、加强领导,提高教学常规检查力度
教务主任及年级主任要及时了解教学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保证教学计划的贯彻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严禁超纲或降低教学要求的现象发生。学校责成教务处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做好记录,对教书育人效果好的教师提出表扬。
教学检查是改善教学活动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检查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工作各阶段各环节的数量、质量和效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督促和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常规教学检查,主要由教务处会同学科组进行。由校长办公会牵头,教务处、教科处、年级和教研组要经常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情况,具体要求规定为:校长每月抽查一次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情况。教务处每周普遍检查一次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情况。教研组长每周查阅本组教师的教案。上述检查都应做好记录,并在被检教案上批阅签字。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和评课,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分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60节,教务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80节。做好听课笔记,写出评语,并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
二、完善细节,注重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管理力求做到反应迅速、反馈准确、措施得力、解决及时。坚持常规性教学管理与定期教学质量检查相结合,并力求运用现代化理论和评估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为此制定如下实施标准细则。
1.课堂教学(30分)
(1)积极运用“1+3+1情境化”模式教学,杜绝满堂灌、随意性。
(2)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严禁缺课。
(3)课前准备充分,备好教案上课,提前候课,按时下课。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5)着装得体,举止文明,语文规范,板书清楚。
(6)禁止酒后上课,禁止带手机上课,禁止体罚学生,禁止坐着上课。
2.集体备课(15分)
(1)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周集备和“一日一研课”活动,不得随意调整集备时间、地点、内容等。
(2)主备人认真组织,全员参与,按时进行。
(3)讨论深入,认真填写集备记录。
3.教案设计(15分)
(1)教案做到“八必须”: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必须体现教改思想;必须理顺设计思路;必须重视学生活动;必须突出重点难点;必须精心安排时间;必须科学设计板书;必须及时进行反思。
(2)教案应体现“1+3+1情境化”高效教学模式要求。
(3)设计科学、环节齐全、内容充实、书写认真。
(4)教案要体现出学法指导,要有必要的过度性语言。
(5)禁止抄袭教案。
4.听、评课(15分)
(1)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2)听课要提前到达,中途不得离开,听课记录要详实。
(3)学科组要认真组织评课,协调统筹,控制时长,提高实效。
(4)每次评课最多提2条优点,最少提2条建议。
(5)听课时严禁带手机,严禁说话。
5.作业批改(15分)
(1)作业布置适时适量,有层次性。
(2)批改及时、认真,对错误之处有标示、有批语。
(3)特殊学生每周至少面批一次。
(4)最大限度做到全批全改。
(5)要有作业批改记录。
6.辅导(10分)
(1)按时辅导,提前到位,不得早退。
(2)课前在黑板或课件上明确辅导任务。
(3)辅导期间维持好自习纪律,认真辅导,晚自习不得组织学生大声讨论或集体朗读。
(4)严禁带手机辅导,严禁辅导期间体罚学生。
全体教师在“教学规范月”活动中严格执行和落实“课堂教学规范、集体备课规范、教案设计规范、听评课规范、作业批改规范、辅导规范”,确实做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同时,我校保持“规范”的持久动力,真正建立起“规范”的长效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