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应急预案

莘县一中教育集团新城高级中学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时间:2025-07-14 16:28:56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索引号: 12371522MB2352464K/2025-45786454
名称: 莘县一中教育集团新城高级中学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发布单位:莘县一中教育集团新城高级中学
发布日期: 2025-07-14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学校在自然灾害应对中的各项工作。成员涵盖教育局领导、学校值日中层、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队长等。校长作为核心决策者,负责整体指挥,依据灾害情况制定应对策略,协调各方资源。教育局领导从宏观层面给予政策指引,调配区域教育资源支持学校抗灾。学校值日中层每日开展校园安全巡查,在灾害预警发布后,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灾害发生时,组织师生疏散、抢险救援等工作。班主任承担班级学生的直接管理责任,灾害前做好安全教育、预警通知传达,灾害发生时,组织学生有序撤离,并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任课教师协助班主任维护疏散秩序,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防灾知识。校医在灾害现场提供紧急医疗救助,保障受伤师生生命健康。保安队长带领保安团队维护校园秩序,在疏散通道、关键区域值守,确保师生安全转移 。

二、报告程序

1.校内紧急报告:校园内一旦发生地震、洪水、暴雨、暴雪等自然灾害,现场师生或工作人员立即向学校校长及值日中层报告,报告内容需包含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初步危害程度、人员受困情况等关键信息,以便学校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2.外部联动报告:学校校长在接到报告后,即刻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学校受灾情况,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援与协调。同时,将详细灾情通报给教育局,使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学校状况,从教育系统层面调配资源,指导学校开展后续救灾工作。若灾害涉及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可能引发次生灾害,还需同步向消防、医疗急救、公安等专业救援部门报警求助 。

三、处置措施

1.紧急疏散与救援:灾害发生后,学校迅速组织师生疏散至安全区域,如操场、空旷场地等。各班级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带领下,按照预定疏散路线有序撤离,严禁拥挤、推搡,防止踩踏事故发生。同时,组织抢险救援队伍,由学校教职工、保安等组成,对被掩埋、围困的师生展开救援,利用学校配备的救援工具,如担架、铁锹等,解救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等待专业医疗救援 。

2.医疗救护与保障:校医第一时间在现场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师生进行紧急救治,实施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对于伤势较重的人员,及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配合专业医护人员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治疗。后勤保障组迅速调配食品、饮用水、保暖衣物等生活物资,保障受灾师生基本生活需求,确保被困或疏散师生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 。

3.校园安全维护与隐患排查:保安团队加强校园巡逻,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受灾区域,避免发生意外。对校园建筑物、水电设施、燃气管道等进行全面排查,评估受损情况,及时修复受损水电线路,排除燃气泄漏等安全隐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对于受损严重、存在安全风险的建筑物,设立警示标识,禁止人员靠近 。

4.信息沟通与心理疏导:学校及时向师生、家长及社会发布准确的灾情信息与救援进展,避免不实信息传播引发恐慌。通过校园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定期通报救援情况、物资保障情况等。安排心理教师对受灾师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恐慌、焦虑情绪,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心理状态,积极面对灾害 。

四、注意事项

1.日常预警监测与教育:学校密切关注气象、地震等部门发布的灾害预警信息,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及时传达给师生,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定期开展自然灾害防范知识教育与应急演练,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地震、火灾等应急疏散演练,提升师生自救互救能力与应急反应速度 。

2.物资储备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足够的食品、饮用水、急救药品、照明设备、应急通讯设备等物资,并定期检查、更新,确保物资在有效期内、可正常使用。明确物资管理责任人,规范物资领取、使用、补充流程,保障灾害发生时物资供应充足 。

3.值班制度与信息报送:严格落实灾害期间 24 小时值班制度,学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待命。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按照规定频次与要求,向教育局、当地政府等部门如实汇报灾情变化、救援进展等情况,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

4.灾后重建与恢复教学:灾害过后,配合相关部门对校园受灾情况进行评估,制定科学的重建方案,尽快修复受损校园设施,恢复校园正常秩序。合理调整教学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尽快恢复正常教学活动,保障学生学业不受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莘县人民政府 承办: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635-7321439

网站标识码:3715220009 鲁ICP备14013408号 党政机关 鲁公网安备 37152202000131号

联系我们隐私保护郑重声明网站地图